穿山甲是天生的挖洞高手,不过,穿山凿洞的本领,远不及人类为穿山甲挖坑灭门的本事。今年中国接连修订《中国药典》和《野生动物保护法》,没能筑起保护墙,却又挖出大流行病的缺口。
穿山甲片在中医药市场的需求不减,一身盔甲成为非洲、亚洲到中国非法走私的驱动力之一。上个月,英国环境调查署(EIA)发表调查报告“故弄玄虚”,报告指出,最新版的《中国药典》在原料清单删除穿山甲,不过药典仍有8种专利药物含有穿山甲成分,同时中国允许713家医院生产销售药用甲片,并有221家制药企业获批销售执照,这意味着中国依然维系着穿山甲制品的合法市场。
药典难断甲片这味药
“这是令人扼腕的结果。”苏佩芬审视草案条款后露出忧心口吻,“草案中第26条允许野生动物繁殖,第29条指出可凭专用标识出售和利用,第30条允许野生动物用于药品、展示等目的,穿山甲、老虎、豹子等重点保护物种都无法摆脱药用命运,这对终止大流行病和动物保护来说是一大隐忧。”
针对野保法修订草案,“终止大流行病联盟”立刻发起全球建议行动,这个国际组织在新冠疫情下诞生,由公共卫生、流行病学、动物保育、媒体和企业等跨领域专家组成,行动亚洲也是成员之一。
“各界专家希望中国依据『同一健康』(One health)的预防措施原则,保障人类、动物和环境的健康。”苏佩芬指出,“中国在修法上要有远见,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,商业性的野生动物交易和利用都要停止,这样才能降低未来大流行病的风险。”
从药典到法规,打开穿山甲利用的后门,打洞高手再厉害,也逃不出中国的药柜子。根据英国环境调查署的调查分析,今年上半年,全球仍查缉87起穿山甲非法贸易,在各国封城效应下,甚至改变传统面对面的交易型态,转向线上平台,采行“在家工作”的新模式。
“这种线上交易型态增加了取缔的难度,穿山甲的管理也将更为困难。”裴家骐注意到野生动物非法贸易模式的转变,“不过,相较民主国家,中国对资讯的掌握度很高,要查缉网络非法贸易行为,只要有决心并不困难。”
香港走私转口猖獗
最近香港大学的研究报告指出,香港作为跨国野生动物的走私中心,非法贸易蓬勃发展,过去7年来,香港海关查获70吨的穿山甲,却从未有走私集团因穿山甲而被起诉。今年9月,香港海关又检获1吨穿山甲片走私案,“新冠疫情下,穿山甲走私没有因此弱化,这是很悲哀的事。”苏佩芬说,“最近很多国际专家和组织不断呼吁,野生动物的非法交易应该要等同毒品犯罪,没有获得重视,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是很大的障碍。”
非洲尼日利亚是全球最大的穿山甲片出口国,根据非洲野生动物基金会估计,每年大约有270万穿山甲从非洲雨林中被走私出来,今年科学家首次从非洲穿山甲活体提取同位素值,试图透过鉴定技术,打击走私。
“目前亚洲4种穿山甲基本上都没有商业价值了、数量太少,我认为,绝大多数的走私货品来自非洲的机率远高于亚洲。”裴家骐预见非洲穿山甲族群恢复的困境,“非洲穿山甲受到的伤害会来得更快,而且伤得更重,因为短时间内面临大量减少。”
“放眼全球,只要是濒临绝种的动物,传统消费国几乎都得做出传统文化的调整。”裴家骐指出,“如果现有的国际公约都无法管理或约制中国使用穿山甲,就要靠其他的国际政治力量。”日前,美国国务院在涉嫌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的国家分析中,尼日利亚被提升为重点国家,国际联手施压,也是挽救穿山甲命运的迫切工作。
“穿山甲是人类对野生动物过度剥削和利用的最佳缩影。”苏佩芬点出全球生态危机的进行式,“目前每5个脊椎动物中就有1个物种已经被灭绝,以1比5的比例,估计造成全世界约有9000个物种灭亡,穿山甲只是冰山一角,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利用要尽快停止。”人类再不停止为野生动物挖坑,接下来可能就是自掘坟墓了。
撰稿:麦小田 责编:许书婷